在河北南部的邯郸大名县,有一位103岁的老人王希芳,81年前,她的丈夫王良参加了八路军,毅然决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烽火硝烟之中。王希芳一直等着丈夫胜利归来,但陆续等回的却是丈夫失踪、牺牲的消息。
r从青丝到白发,从青春到暮年,丈夫王良烈士一直是她深深的牵挂。王希芳老人的心愿是能找到丈夫的安葬地,在她有生之年把丈夫接“回家”。
r历经数十年的寻找,去年九月,王希芳老人终于知道了丈夫葬在了哪里。今年六月下旬,总台记者协助联系有关部门,终于达成了老人的心愿。
rr记者在大名县王庄村一个简洁的小院里,看到了佝偻着身体但精神矍铄的王希芳。老人告诉记者,1943年,21岁的她嫁到了村里,和王良成了亲。王希芳记忆里的丈夫,高高的个子帅气挺拔,还识字有文化。1944年,成亲还不到一年,王良就说想去参军。
r为何执意告别新婚妻子参军,这还要从1937年说起。当年11月12日,日军占领大名县城。此后八年,他们在大名县残暴地烧杀抢掠。
rr
91岁大名县退休教师 王本华:日本侵略者老抢俺这个村,老上俺这儿抢东西来,什么样的东西都要。老百姓都挺恨他们,要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。
rr
1944年,王希芳的丈夫王良参军后,王希芳在家边伺候公婆,边等着丈夫的消息。一年多过去,1945年冬天,王良所在的队伍驻扎在河北与山东交界的东夹河村,王良托人给家里捎了一封信。收到期盼已久的信后,裹着小脚的王希芳摇摇晃晃走了整整一天,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。
rr
王良烈士遗属 王希芳:他说冷,叫我给他做双布袜子。他穿的也不好,用的都烂了,一年发一套、两套,我就回家两晚上做了一对袜子给他送去了,然后他就南下去打仗了。
r虽然很担心丈夫安危,但是王希芳觉得丈夫一定能回来,实现他和自己还要好好过日子的承诺。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竟然是她跟丈夫最后一次见面。
rr
王良烈士遗属 王希芳:过了一两年叫我去了 ,光说王良失踪,不知道在哪。王良这说干不了几年就回来,我盼着他回来,谁知道他牺牲了。
r王希芳老人说,当时说丈夫失踪的时候,她心里还想着丈夫是不是跟部队走散了,说不定找到部队了,就会再捎回信儿来,或者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。但当那张烈士证明书交到她手上时,她知道,那个说“等我回来盖房,好好过日子”的人,再也不会推开家门了。从那时起,她将王良这两个字深深地刻在了心底。
rr
这张2014年换发的烈士证明书上写着王良烈士生前是漳河大队的战士,1946年4月在解放战争中牺牲,牺牲地点为山东杨山集。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,王良烈士没有留下任何影像,这张烈士证明书就成了王希芳老人唯一的慰藉。
rr
她一直将这张烈士证明书深藏在柜子里,但却又忍不住时常拿出来看看。薄薄的纸页承载了她一辈子的思念,也承载了这位寡居80多年老人的艰难守望。
rrr rr冀鲁两地志愿者接力 终于找到王良烈士安葬地
rrrr王希芳老人说,国家从未忘记烈士,也从未忘记烈士遗属。现在,她每个月都有烈士遗属抚恤金、五保费和百岁老人补贴,生活得还不错。可是丈夫到底葬在哪里,是她一直以来的心结。
rr王良烈士遗属 王希芳:不知道自己能活这么大年纪,国家一年给得比一年多,要不是国家,我也不能享福。丈夫牺牲后,不知道安葬在哪了,想到这心里闷得慌。
r找到丈夫的安葬地,是老人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。随着年岁越来越大,老人的这个心愿愈发强烈。
rr
王良烈士遗属 王希芳:我给他买的都是军装鞋、军装衣裳,我怎么也得让他穿上,叫他回家。他替国家出力了,国家也没忘记他。
r三夏时节,在收完小麦的地里,记者找到了正在播种玉米的王军海。这位69岁的老人是王良烈士的侄子,这些年来他和其他亲属,一直在寻找王良烈士的安葬地。
rr
王良烈士亲属 王军海:这是她的强烈心愿,她也这么大岁数了,她就想着在她还活着的时候,知道我大伯牺牲后安葬在哪了。
r王军海说,他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,对网络很陌生。2014年换发的烈士证明书上写着王良烈士是在1946年4月解放战争中牺牲的,牺牲地点为山东杨山集。但他们找遍了山东的地图也没找到这个叫“杨山集”的地方。
r2024年,大名县当地的一名退伍军人,把王希芳老人守望丈夫的故事拍成视频发在网络上,引起了当地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的关注。
rr
随后,志愿者在大名县档案馆找到了一本印制于1961年的《大名县革命烈士英名录》,里面记载了王良烈士的更多信息。1947年牺牲,安葬地点是河北邯郸魏县“杨山集”。志愿者发现,不仅牺牲年份对不上,安葬地点也对不上。
rr
寻亲志愿者 赵宽:英名录上写的是1947年牺牲,他的烈士证上写的是1946年牺牲。烈士证上显示的是山东省“杨山集”,魏县也没有这个“杨山集”。网上能查到羊山战役,而且那里有烈士陵园,“羊”跟那个“杨”不一样。
r寻亲志愿者与山东省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取得联系后得知,羊山集现如今叫羊山镇,1946年,这里并未有战斗发生。但1947年,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就此拉开了鲁西南战役的帷幕,而战役中最著名、最艰苦的一战,就是在当时的羊山集展开。
rr
为缅怀在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,1952年,当地在战场遗址金乡县羊山集建成了羊山革命烈士陵园。这些年,羊山烈士陵园,也在积极为无名烈士寻亲。
rr
山东省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红色纪念部副部长 孙文茂:想着有针对性地,和过去晋冀鲁豫边区的这些市县进行沟通联系,为无名烈士寻找姓名。
rr
最终,王良烈士的牺牲地确认就是在羊山集,他长眠于羊山烈士陵园。去年九月,王良烈士的名字永久地镌刻在英烈墙之上。
r山东省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红色纪念部副部长 孙文茂:王良当时加入的这支队伍就是漳河大队,后来加入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队,在羊山作出重大贡献。让牺牲在羊山的烈士归队,让无名者有名。
rrr rr多方接力 时隔近八十年烈士终“归乡”
rrrr多方接力,终于让英烈王良不再是无名者。在找到王良烈士安葬地点后,志愿者根据王希芳老人的描述,为她和王良烈士画了合影。
rr王良烈士遗属 王希芳:这画的是他当兵走了,我出嫁时的样子,画得年轻。
r依照志愿者为王希芳老人和王良烈士画的肖像,总台记者借助总台的AI技术,送给王希芳老人一份特殊的礼物,让老人与丈夫时隔八十年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团聚。
rr
王良烈士的侄子王军海说,自从去年九月知道了大伯的安葬地点后,王希芳老人就一直念叨着让他们早做准备。如何跟山东那边联系,又需要什么手续,王军海比较犯难。为了帮助王希芳老人实现心愿,记者来到了大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沟通。
rr
亲属们想早点接王良烈士回家,和王希芳老人商量后,日子定到了农历六月初一。
rr
时间定了下来,记者再次来到了大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老人亲属们开好了介绍信,并联系了县里的爱心车队送他们前往山东。
rr
王良烈士当年最后一次跟王希芳老人见面时说,部队要往南走。接他“回家”的汽车到山东境内后,一路向南行驶。三个多小时后,烈士亲属们终于来到了这片王良烈士长眠的土地。
rr
山东省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 讲解员:他们很多都是没有名字的,我们都是这样陆陆续续来一个个找他们的名字,找到之后会把他们的名字刻到这里。
r四位亲属深深凝望着英烈墙上,那被无数次提及的亲人的名字,久久伫立,红了眼眶。
rr
山东省金乡县羊山烈士陵园 讲解员:前方就是烈士公墓,是为了纪念在鲁西南战役中,英勇牺牲的八千五百多名革命先烈而建立的。
rr
烈士公墓前,叠得棱角分明的军装放在石碑旁,拧开那瓶家乡的酒,深深的思念随着酒一起洒下。四名亲属郑重地向烈士行礼,寄托哀思。
rr
王良烈士的侄子王军海,捧起烈士公墓前的一抔泥土,小心地用红布包好,郑重地带亲人“回家”。等王良回家的这一天,王希芳老人等了八十多年。现在,英魂归故里,老人很是欣慰。
rr
103岁的王希芳老人用80年的守望,丈量了爱的长度,思念的厚度。如今,红布里的一抔泥土终于让这份思念落地生根。
r从个人坚守到社会协同,这场寻亲诠释的是对忠烈最郑重的回响:无名于烽火的“引路人”,我们永远不会忘记。也愿这份穿越战火的情感,照亮更多人珍视当下、铭记历史的初心。
r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